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测绘科学技术”相关记录21957条 . 查询时间(3.485 秒)

《测绘通报》投稿要求
《测绘通报》 投稿要求 测绘科学技术
2025/4/28
《测绘学报》投稿指南
《测绘学报》 核心期刊 投稿指南 测绘科学技术
2025/4/27

中国科学院遥感观测数据补全研究获进展(图)
遥感 观测 数据
2025/4/27
2025年4月2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在遥感观测数据补全研究领域获进展。该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通用补全模型——GDCM(Generalized Data Completion Model)。该模型基于时空卷积与注意力机制融合的深度学习框架,解决了卫星轨道覆盖间隙与云层遮挡导致的数据缺测问题。同时,该模型能够高精度重建海表温度、风速、水汽、云液态水以及降水率等关键海气变...

山西省太原人,工学博士。201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工作。

光栅位移传感器因其高精度、高测速、大量程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精密机床等领域。工作过程中,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基准光栅与待测物体刚性连接,移动部件产生的随机角度误差会影响测量精度。因此,消除随机角度误差是提升光栅位移传感器精度的关键环节。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孟紫琪副教授(图)
孟紫琪 山东农大资环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
2025/3/28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子玮副教授(图)
刘子玮 山东农大资环学院 资源环境遥感
2025/3/28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底介子到粲偶素衰变中CP对称性直接破坏证据(图)
粒子 精密测量 演化
2025/3/20
现今,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由正物质主导。但是,现有宇宙演化发展理论认为,宇宙诞生时,正反物质应等量存在。为解释这一矛盾,科学家提出了“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CP破坏)机制,即微观粒子与其反粒子并不遵守相同的自然规律。自1964年科学家在中性K介子衰变过程中发现CP破坏现象以来,探讨CP破坏机制一直是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草地生态遥感团队在天然草原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天然草原 生物量 遥感监测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25/3/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吕肖良研究员团队在叶绿素荧光估算农作物产量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图)
吕肖良 叶绿素荧光 估算 农作物产量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25/3/11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生导师李建章副教授(图)
兰州交通大学 测绘地理信息 李建章 高铁控制网
2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