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群落学 动物形态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组织学 动物细胞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殖生物学 动物生长发育学 动物遗传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分类学 实验动物学 动物寄生虫学 动物病毒学 动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动物学相关记录144条 . 查询时间(1.235 秒)
黑龙江省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创新团队于2017年经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是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畜禽及人畜共患疫病防控研究对实验动物的特殊需求,致力于高等级农业实验动物落后这一制约我国疫病防控技术的瓶颈问题开展攻关,开...
国家禽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禽类  实验动物  资源库       2025/4/8
国家禽类实验动物资源库由国家农业农村部主管,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禽类实验动物资源库。2019年,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为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对国家平台开展了优化调整工作,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成功获批成立国家禽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的通知》(科技部、财政部,国科发基〔2019〕194号)...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4年被中国生态学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地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南部,武夷山脉北段的西北坡,总面积279平方公里,占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1.8%。以占江西国土面积的1.7‰,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动物遗传基因,被誉为“植物的宝库”“鸟类的天堂”“昆虫的世界”“动物的乐园”“世界生物模型标本的产地”“...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双桂湖位于梁平新城区,是全市最大城中湖,为梁平“城市之肾”,原系国管小一型水库(张星桥水库),始建于1951年,2015年开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7年通过原国家林业局验收,其总面积349.97公顷,湿地面积190.76公顷,湿地率54.51%,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能区。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始建于1991年;2014年被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2022年入选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核心创建区域。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北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境内,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绝无仅有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面积10829公顷。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2001年3月经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的,是学校最早设立的3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学科始建于1957年建校,办学起点高、基础扎实。2017年生物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流动站依托生物学学科,涵盖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二级学科。
《中国动物志》是国家动物资源总汇;是为摸清我国动物资源家底,由几代动物学家共同完成的、跨世纪的动物资源研究的系统工程;是国内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类群最多、成果最突出的动物科学研究巨著。《中国动物志》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进行的动物物种资源研究方面的创新工程;是科学研究密切为国家目标和国家任务服务的产物;是进一步研究物种多样性、探讨物种演化和系统发育的奠基石。《中国动物志》全面地揭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及...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于2010年成立,经过机构改革,2020年成为校内独立二级单位。作为我校海洋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构成之一,所内各团队主要聚焦于海洋重要模式生物、重要功能类群的多样性、发育与进化等基础理论领域,并在纤毛虫生物学、模式动物发育、再生与进化、表观遗传学、海洋微型生物的环境生物学、进化与多样性等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成就。研究所目前包括跨院组合的...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围绕草地土壤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微生物和系统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在微生物关键技术、基础理论等前沿领域进行开拓性的交叉研究,探索微生物重大科技问题,为政府决策、草地健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通过建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合作伙伴先进的智力资源、种质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成熟的技术平台等,大力发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相关理论与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实力,使科技成果产出更加突出,对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进而推动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
动物疾病防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依托单位为华中农业大学。该中心瞄准动物疾病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动物疫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与病原组学、病原-宿主-环境相互作用、动物疾病防控理论与技术、人兽共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等五个研究方向,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朴次茅斯大学、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佐治亚大学、肯尼亚国际家畜研究所、巴基斯坦巴沙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生态学专业于1990年获批生态学硕士点、2011年获批生态学博士点、2018年生态学开始本科招生、201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1年度成为海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具备完善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生各阶段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培养方案涵盖了生态学与生物学主要分支学科,课程设置注重生态学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内容。海南大学生态学专业旨...
湖南省生物研究所     湖南省  生物研究所       2023/5/9
湖南省生物研究所是根据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办公厅【1985】5号通知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于1985年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属公益II类科研院所。2012年,根据湘编办函【2012】14号文件,同意省生物研究所加挂湖南省鱼类遗传育种中心牌子。湖南省生物研究所(湖南省鱼类遗传育种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行所院结合体制,由湖南师范大学和省科技厅双重领导。
本学位授权点本学位点立足地区草原动植物资源,瞄准相关领域国际学术前沿,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地动植物资源及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为主要科学研究目标,形成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四个培养方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