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学”相关记录2256条 . 查询时间(2.741 秒)

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所科研团队揭示真菌甾醇合成调控新机制(图)
真菌 合成 细胞
2025/4/1
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核心组分,在真菌生长、发育、胁迫适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控甾醇的合成是真菌维持体内甾醇稳态的重要方式。当甾醇合成受抑制后,真菌会改变系列甾醇合成基因的表达,减轻抑制所带来的细胞损伤,这是真菌耐受低氧、唑类抗真菌药物等胁迫的基础。以往研究表明,无论哪一甾醇合成步骤受抑制,酿酒酵母等真菌都是通过终产物麦角甾醇的反馈调控来全局性控制甾醇合成。但李少杰团队的前期研究表明在一些真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植物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与植物抗病领域取得进展(图)
植物 天然产物 细菌
2025/3/1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93073、9225330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雷晓光团队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周俭民团队在植物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植物抗菌分子机制及新型生物农药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一种广泛存在的植物防御化合物阻碍病原细菌三型分泌系统组装(A widespread plant defense compound disarms bacterial type III ...
青海最新调查填补国内高海拔区域菌物多样性认知空白
青海 高海拔 菌物 多样性
2025/3/7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获悉,近期青海首次全面系统完成大型真菌资源专项调查,摸清了该省大型真菌资源本底情况,填补了国内高海拔区域菌物多样性认知空白。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亚热带典型小流域稻田周丛生物中微生物来源和群落构建机制取得进展(图)
群落 真菌 细菌
2025/2/28
稻田周丛生物是生长于稻田土壤表面的微生物聚集体,主要由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在氮磷养分循环过程,特别是在面源污染中起重要作用。明确稻田周丛生物中微生物来源及群落构建过程,可以为调控稻田周丛生物的生长,从而服务于稻田面源污染防控和固碳减排。本研究采集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范围内的水稻田土壤、田面水和周丛生物样本,利用扩增子测序、SourceTracker和iCAMP分析了土壤和田面水微生物对...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2个大型真菌新物种
武夷山 国家公园 真菌 新物种
2025/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厌氧微生物互作产甲烷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细菌 地球化学 循环
2025/2/1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351301、32325002)等资助下,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承磊研究员团队与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多家机构合作,在温室气体甲烷形成的微生物互作机制领域取得突破进展。成果以“种间甲醇转移介导细菌和古菌间的互营代谢”(Methanol transfer supports metabolic syntro...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安韶山研究员团队关于黄土高原草地光合碳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间的转移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安韶山 黄土高原 光合碳 植物 土壤 微生物
2025/2/1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少杰团队发现解旋酶MSP-8介导的真菌多重耐药新机制(图)
李少杰 解旋酶 真菌 耐药
2025/2/1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李少杰团队发现解旋酶MSP-8介导的真菌多重耐药新机制(图)
李少杰 酶 真菌 基因
2025/2/11
面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压力,真菌如何进化形成多重耐药特性?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少杰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论文,题为Suppressed Protein Translation Caused by MSP-8 Deficiency Determines Fungal Multidrug Resistance with Fitness Cost。该研究阐明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利用灌溉方式提高大麦低温抗性方面取得进展(图)
低温 细胞 细菌
2025/2/11
低温导致作物植株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限制光合碳同化能力,对作物生产造成极大影响。根际微生物通过代谢调节、细菌细胞外多糖产生、抗氧化防御和促进根系生长等方式帮助作物应对环境胁迫。分根区干旱灌溉已被广泛用于调节作物根系发育和缓解环境胁迫,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干旱和盐胁迫下作物的生理机制,对灌溉诱导的根系代谢和根际微生物组的改变如何促进低温抗性的见解有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亮亮团队合作发现鼠李糖乳杆菌缓解肠炎的新机制(图)
王亮亮 鼠李糖乳杆菌 肠炎
2025/2/6